物管业发牌制度扩阔保安人员发展空间
保安从业员肩负维持社区治安及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责,而根据保安局数据显示,香港于2020年约有35万人持有效保安人员许可证,大概占了香港总人口近5%。保安业实在为本地劳动市场提供大量职位需求,是香港一个重要行业。到底保安业工作的发展前景如何?
保安业的发展背景
保安业自1956年起由政府根据《看守员条例》(第299章)监管,所有参与护卫服务的人员均须向警方登记。当时的保安从业员主要被称为「看更」、「看守员」,并持有俗称「白咭」的良民证,以证明相关从业员不曾犯下刑事罪行。
《保安及护卫服务条例》(第460章)于1995年实施以取代旧有制度,并设立保安及护卫业管理委员会(SGSIA)以监管保安业落实发牌制度,而从事护卫服务、武装押运及保安系统设计/安装/ 维修/修理三个职能范畴的保安工作的公司及从业员,均需持有有效的保安公司牌及保安人员许可证,才可提供相关的保安服务。 《保安及护卫服务条例》和有关发牌制度亦就保安从业员年龄、身体素质、保安工作能力及品格等方面作出规范,例如规定保安人员每年须进行最少12小时的训练,并须通过考核才能申领俗称「蓝证」的保安人员许可证。日趋完善的监管制度,推动保安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迈进。
1995年前,保安业从业员只须持有「白咭」(左图)证明没有犯下刑事罪行便可从事保安工作;1995年后,从业员需接受指定时数的训练及通过考核才可申领「蓝证」(右图),从事保安工作。
保安业的未来发展趋势
保安业界除了更趋专业化外,近年亦朝科技化发展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软硬件设施日渐成熟,业界开始采用科技辅助管理和保安工作,例如采用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、人脸/颜色识别保安监控系统等,既可加强物业楼宇的安全、提升保安服务效率,亦能简化工作流程、节省服务成本及资源。
保安业近年广泛应用创新科技,例如采用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(左)及人面识别系统,以提升保安服务水平。
此外,由于先进的保安科技需要不同范畴的技术人员作出支援,相信未来有助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。无论是行业新力军抑或是现职保安人员均需持续学习,拥有更多的技能及知识例如急救、设施维修、调解技巧等,透过增值成为专才,加强竞争力,才能应付保安业的挑战及转变,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物管业发牌制度为保安员晋升至物管主任/经理提供清晰职业阶梯
根据《物业管理服务条例》(第626章)实施的物业管理(物管)业发牌制度,除了提高整个物管行业的专业水平,加强公众对行业及从业员的认受性外,亦为保安业从业员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根据《物业管理服务条例》,物管服务可分为一般管理服务、环境管理(包括保安服务)、维修保养、财务管理、设施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与法律服务七个类别。在物管业发牌制度下,持牌准则所指的「物管工作经验」是指曾为香港物业提供两个或以上类别的物管服务的全职工作经验。故此,有意投身物管行业的保安人员,在本身的保安工作外,只要再接触上述多一个类别物管服务的工作,累积最少两年相关物管工作经验(或累积1年由持牌物管人(第1级)监督下的物管工作经验)并持有监管局的指明学历,便可申领俗称「主任牌」的物管人(第2级)牌照。
保安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面对业户,亦要经常处理突发事件。保安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、「以客为先」的服务态度及危机处理能力,即可为其在物管业工作带来独特的优势。我相信,保安人员如能持续进修,终身学习,运用自身多元的知识及优势,定必能更上一层楼,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。
监管局成员黄辉成先生于2022年10月25日为物业管理业监管局「持续专业发展讲座–管理实务系列」担任讲者,分享保安行业的最新发展。有关录影片段已剪辑成短片教材,并上载至监管局网站,欢迎大家浏览。
物业管理业监管局成员
黄辉成先生
(只有中文版本)